环球新消息丨让滩区生活既“安居”又“安心”
“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是为黄河滩区人几十年来的生活循环。2013年-2018年,东营市实施了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开启了“挪穷窝”“拔穷根”之路,但仍有许多人因滩区落后环境逐渐迁离,为帮助滩区人“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21年7月,国网东营供电公司物资供应中心副主任王文国扎根到滩区重点帮扶村——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前彩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来,他帮助前彩村实现了无数个“第一”。
第一个实现全部土地流转的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几年,周边村里早就搞起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可我们村的土地却迟迟流转不了,就是因为每家土地分配不均衡,村民意见不统一,造成许多土地常年落荒,白白浪费资源。”村里的老党员李俊民介绍。
解决村里土地问题就是村民致富的最好出路,王文国开始下定决心。2022年春节期间,他借着走访拜年的机会,挨家挨户座谈交流,询问村民的心声,倡导公平公正开展土地改革,发展集体合作社的新思路,得到了一致认同。
春节过后,他又紧锣密鼓地成立土地改革小组,用一把尺子将全部土地丈量到底,进行均匀分割。2022年2月,经过民大会投票表决,1700亩全部实现流转,村民通过“土地+集资”入股的形式,注册资本200万元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开启了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整个过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10年来,文国书记是第一个把前彩村集体土地问题彻底解决的村书记,前彩村也是我们镇第一个全部实现土地流转的村。”胜坨镇党委书记盖红旗说道。
跑出了第一条“产业路”
成立农村合作社后,如何发展村集体产业?论特色论经验,前彩村可谓是“一穷二白”,集体产业基本为零。面对村民厚望和信任,王文国只能选择外出取经,可他这一跑,却为前彩村跑出了一条颇具规模的“产业路”。
他充分结合黄河滩区土地性质,经过多方咨询研究,最终选择与中国农科院培育的“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合作,成功争取项目投资100万元,建起了50亩电气化大棚,年产值达到40万元以上。
作为电网人,他第二站跑到了“大本营”,全面争取小微企业“三零”减免政策,大打农业产业招商牌。
“滩区的土比较肥沃,附近就是黄河水,适合搞家庭农场,但位置偏,架设线路成本太高。”面对泰升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玉的困扰,王文国主动上门服务,项目一拍即合。在电力助推下,泰升农业有限公司用时2个月就建成了集文旅、民宿、果树种植等家庭农场,总占地面积2000亩,同步惠及了周边4个村集体,规模位列东营市第一,年产值达到300万元。
多年物资工作经历,让王文国对品牌建设情有独钟。为促进产品销售,工商部门是他多次跑的第三站,先后注册了“前彩”农产品、“黄河金滩果业”“爱上桃”等商标,并将农产品推销到国网公司“慧农帮”“京东”等平台,半年线上销售额达到了100余万元。
种出的粮食怎么存,王文国又想到了仓储冷链建设。第四站他跑到了垦利区农机局,成功争取到了每立方米30%的补贴。
就这样,王文国用一年多的时间,为前彩村跑出了一条近乎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掀起了第一个“返乡潮”
发展农村产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村民安居乐业。“以前村里和周边没有什么经济产业,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村民张保健高兴地说。
2022年6月份,张保健从外地返乡进入村集体合作社务工,老婆被安排到社区当保洁,加上土地流转分红,家庭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老人孩子围在身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在前彩村,像张保健这样的返乡人员已达67人。
为打造村民的幸福家园,2022年以来,王文国争取东营市总工会支持,在前彩村创办了全市首家“农民培训班”,每年邀请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8名客座讲授轮流上门培训。争取东营供电公司投建1座电动汽车充电站,为村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争取山东省电力公司捐建屋顶光伏40兆瓦,让村民用上了清洁电。
2022年7月份,在国家电网公司支持下,前彩村建成了东营市首家“电力爱心超市”。王文国依托超市,制定了庭院建设、植树美化、互帮互助等50项积分政策,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营造了文明家风的浓厚氛围。
2022年,前彩村被授予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村、市级第一书记帮扶观摩示范点。
经过500多个日日夜夜坚持和攻坚,王文国将前彩村变成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乡村美丽画卷,这里的村民不仅实现了“安居梦”,而且生活更加“安心”。(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左丰岐 通讯员 解昌顺 报道)
责任编辑: 杨辉
关键词: 让滩区生活既安居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