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眼丨山东企业如何全面准确把握注册制改革精神?大众日报记者专访山东证监局局长陈家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注册制改革是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关键举措。今年4月,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

山东企业如何全面准确把握注册制改革精神?近日,山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家琰接受记者专访,对这一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对我省企业来说,注册制改革意味着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家琰:注册制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注册制突出支持科技创新这个关键,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十分契合,对全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是重大机遇。一是发行上市条件大幅优化精简,资本市场包容性、覆盖面不断提升,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促进创新资本形成,降低宏观杠杆率。二是发行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对新股发行价格、规模不设行政限制,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有利于实现“优企优价”,引导要素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聚集。三是发行上市公开透明可预期,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升。四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加健全,再融资、并购重组以及交易退市等制度改革,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把握好注册制改革机遇,需要全面准确把握注册制改革精神,避免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注册制改革,是不是就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陈家琰:很多人认为注册制改革就是企业发行上市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改革,实际上这种认识不够全面。

注册制改革的重点是发行环节,但不仅仅涉及发行环节,而是资本市场全要素、全链条的改革。整个改革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方方面面。一是统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后主板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创业板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二是统筹推进基础制度改革,完善发行承销、交易、再融资、并购重组、退市等制度,完善《证券法》等法制保障。三是统筹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运行微观基础。四是统筹推进投资端和中介改革,引入中长期资金,提高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五是统筹抓好证监会自身建设,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记者:注册制改革后,发行上市条件是不是大幅放松了?

陈家琰:注册制将核准制下的发行条件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从市值、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等多个维度构建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发行上市条件放松了,而是更加贴合市场实际、符合企业经营实际。

比如,主板上市第一套标准的财务指标较注册制前有明显提高,但企业有多套标准可以选择,上市条件更加多元,更加贴近企业实际,一些行业周期性强、业绩波动大的企业也有了上市机会。除发行上市的资格条件、合规条件外,交易所发现涉及“四重大”情况的,及时向证监会请示报告。证监会还要对“两符合”情况进行把关。从这些维度看,注册制发行上市条件不是简单的放松,而是优化和精简,更加突出市场化,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

记者:注册制改革后,企业上市融资是不是“想上就上”“想发就发”了?

陈家琰:扩大股权融资是注册制改革目标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会降低企业质量来提升投融资便利度。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不充分,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诚信环境不够完善,注册制改革充分考虑这一国情,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审核把关更为严格。主要通过问询,并综合运用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等多种方式,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入口关。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发现发行人存在重大违法违规嫌疑的,及时采取立案稽查、中止审核注册等措施。另外,实施注册制,还要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常态化发行,保持投融资动态平衡,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因此,注册制不是“谁想发就发”,企业发行上市不会在质量上“一放了之”,也不会在数量上“大水漫灌”。

记者:注册制改革后,企业上市是不是“一上了之”“万事大吉”了?

陈家琰:过去,大家通常认为企业上市相当于鲤鱼跳龙门,只要进入资本市场,就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注册制实施后,上市公司稀缺性降低,市场更为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性,投资者对企业经营发展“用脚投票”,企业价值能够较为充分地通过股价和交易活跃度等指标体现。

首发环节,通过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来确定新股价格,“优企才能优价”。后续,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工具做大做强,而没有主业或者缺少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将通过多元方式逐步退出市场。因此,企业上市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新的起点,唯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治理健全、规范运作的企业才能得到市场的垂青,才能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 李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