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玫瑰在这里绽放,山钢日照公司中厚板产品研究所展现高质量发展“她力量”_每日头条

在今年的全国五一巾帼奖表彰大会上,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中厚板产品研究所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是山东省钢铁行业唯一获奖单位。


(资料图)

“很兴奋,很激动,荣誉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全国人大代表、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中厚板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胡淑娥高兴地说。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中厚板产品研发团队大多为女同志,她们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坚持将“女职工建功立业”融入日常工作,以服务生产一线及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为工作重点,凭着执着和热忱,撑起了中厚板产品研发工作的半边天。

向高端进发

通常屈服强度460兆帕、抗拉强度600兆帕以上的钢种被称为高强钢。在胡淑娥的带领下,中厚板产品研发团队研发的高强钢,年产量全国排名第一,获评中钢协“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山东省单项冠军产品”。Q890D、Q960E等高强度结构钢实现高质量生产、大批量稳定供应,成功进入三一重工、徐工等工程机械行业头部企业。

“营销拉动,生产组织联动,现场主动,技术推动,我们技术研发要服务生产大局。”2020年底,郑州某企业紧急求援,要求紧急供货Q890D高强钢,且只有15天供货期,而正常交付期为45天。胡淑娥带领团队成员迅速制定相关方案,攻克各项难题,狠抓现场落实,接到任务的第9天第1车钢板即装车发出、第12天全部供货完毕。客户打来电话,向整个项目团队表示感谢,有感于日照公司的产品保证能力,该客户又陆续带来大批量订单。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瞄准行业前沿,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海上风电受所处服役环境的制约,风机基础的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对钢板的厚度规格、高强度、全厚度低温冲击韧性、应变时效、断裂韧性等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胡淑娥带领团队成员紧跟风电行业开发的技术创新步伐,先后开展了海上各类服役环境、各种交货状态、各种单重要求下风电用钢的研发和应用工作,产品快速提档升级。“在福建,我们已经实现了国内首台套浮式海上风电的示范应用,高性能风电钢已实现批量供货多家陆上、海上风电主机商,助力风电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胡淑娥说。

在胡淑娥的带领下,中厚板产品研究所在解决国内高端制造业用材、推动重大装备用钢国产化进程方面,已稳居国内第一梯队前列。其中,桥梁结构用钢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成功供货京岚线济南黄河特大桥、郁江特大桥、滹沱河特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二期、京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沾临高速黄河大桥等特大工程;大型石油储罐用钢实现了对“三桶油”的全面供货,应用业绩将近200台罐,在国内供应商业绩排名中位列第一位;超低温9Ni钢通过船用、陆用双认证,实现了供货业绩的突破;4X2900毫米豪华邮轮用低应力高平直度窄公差极限规格产品达到国内最高控制水平……

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聚焦重点新产品开发,产品市场取得新突破。团队负责研发的品种包括高强度钢、耐磨钢、模具钢、管线钢、耐蚀钢、高表面钢、建筑用钢等12大类产品,共研发了以Q1100E、Q960E、Q890D、Q500qENH、Q420GJ、邮轮钢、蒙皮板等为代表的60多个新增产品牌号,规格范围涉及4毫米-300毫米,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2022年6月,模具钢实现了批量供货,而这背后,得益于整个中厚板研发团队的支持。模具钢由于成分特殊,高碳高合金成分容易出现裂纹,生产组织难度大,团队主动走访客户进行调研,开展成分设计,做好生产预案,实现了16毫米-80毫米规格模具钢全覆盖,弥补了生产空白,经检验完全符合要求,达到国内第一梯队实物质量水平。

今年3月份,X80管线钢成功供货中石油中国南海输油管道生产,该订单技术要求苛刻,只有15天供货期。为实现该批次订单的顺利交付,团队与项目方、制管厂加强技术对接,详细了解制管方式,针对客户产品对低温冲击韧性、低温落锤性能等的严苛要求,制定最优的工艺控制方案。“对于X80管线钢来说,35毫米的厚度属于国内首次生产,这个厚度对于国内研究机构来说也仅限于研究阶段,而我们已经能够实单生产,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技术水平。”团队成员孔雅介绍。

开发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开展TMCP、在线淬火等短流程工艺攻关。发挥低碳节能短流程先进工艺技术优势,制定实际生产技术规范,推进相关产线、品种、规格工艺全覆盖,目前在线淬火工艺已经实现16毫米-50毫米规格,品种覆盖Q550、Q690、油罐钢以及煤机专用高强钢钢板等。持续开展低合金钢采用单联工艺降低工序成本,释放精炼产能,为开发相关品种钢提供条件。推进大厚度高强钢产品交付能力攻关,制定炼钢专门工艺方案,并对计划安排、轧钢等工序提出专项要求,形成内部可执行的工作方案,厚规格钢板探伤合格率提高到98.4%。

凝聚“她力量”

没有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硬仗”,没有敲锣打鼓就能夺取的“胜仗”。中厚板研发团队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心朝着“同一目标”聚合,行动朝着“同一坐标”奋进,以整齐步伐破解技术攻关中的一个又一个难点痛点,为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她力量”。

团队积极承担省、市各级政府课题,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公司美誉度。先后承担实施了26项公司级技术创新课题、2项集团公司重大研发计划、2项市级研发课题、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军民融合项目、2个省级研发平台建设、2项省级人才工程建设任务;参与1项国家技术创新课题研究。已实现产品大批量成功应用16项。

匠心成就专业。在每一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无处不见女将们“死磕”到底的匠心坚守。截至目前,团队已研发和推广21大类280余个品种牌号的新产品,入市推广各类新产品近600多万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240亿元。共牵头、参与8项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制定。获得淮海科技进步奖两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专利奖1项;山东省冶金公司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团队成员授权发明专利27件,受理发明专利16件,发表各级论文15篇。

以老带新,携手共进,打造培养人才的“练兵场”。团队成员中1人获评日照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评日照市创新人才,2人获山钢集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2人获聘山钢集团首席专家,1人获日照公司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产品研发是很枯燥的,但开发的产品能够量产并得到客户认可带来的满足感,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荣誉的获得是对我们团队的激励,产品研发我们一直在路上。”对未来,胡淑娥充满了信心。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孟豹 杨位钦 赵思远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