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李楼煤业:井下建成人员、物料“一站直达”交通网络
在鲁西南地层深处的长长巷道里,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李楼煤业运输工区井下电机车司机史红军和他的工友们,驾驶一条条运输“长龙”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各环节衔接有序、忙而不乱。
目前,快掘提速提效是实现矿井接续宽松,破解企业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关键。围绕服务掘进质量效率提升,李楼煤业集中力量,进一步优化辅助运输各环节,着力为生产一线提供最优运输服务。
(资料图片)
“采掘迎头就是‘战场’,千米道轨就是‘补给线’,‘前线’缺什么我们会及时准确运输到位。”史红军说,他们每天运输170多车物料,主要是钢棚、锚索、喷浆料、管路,钻机等生产所需物资和设备。
李楼煤业井下运输系统装备现有4台电机车、4台单轨吊和两台齿轨车,井下最远运输距离约4000m,其中位于大巷1100m的单轨吊车场,集物料装载、机车检修等功能于一身,是实现高效运输的关键环节。
为此,李楼煤业整合优化机车装料、检查维护、加油注液等工序,实行了流程化、标准化的“F1赛车”进站维保模式,以精准到位的装料、维保动作,与时间“赛跑”。
“‘前线’物资从地面下井一直到采面和迎头,全靠电机车、单轨吊接力转运,一天能运120多车。” 运输工区单轨吊司机刘辉一边装车,一边介绍着整个运输流程。
“单轨吊进站时间大约半个小时,装料、检修时间很紧张,我主要负责检查维护车辆零部件、观察油位液位并及时加注,每个动作都必须精准到位、干净利索,才能保证单轨吊及时发车、安全运行。”运输工区机电维修工齐高伟紧接着介绍。
提速提效主要是抓关键环节。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本账簿、一支笔、一个计算器,是运输调度员王玉涛的工作岗位,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运输“大管家”,在他的联系协调下,一车车“前线”物资及时准确运送到位。
“为让运输‘大管家’更智能更高效,公司下决心加大装备投入力度,新投资900余万元,建立一体化智能运输平台,目前正在紧张调试,将于12月中旬投入运行。”李楼煤业负责机电运输工作人员张旭鑫说。
据介绍,该系统投用后可实现机车精准定位、区间信号闭锁、道岔自动控制以及2台电机车的无人驾驶,还具有智能物流管理功能,可实现矿车、集装箱的跟踪定位及信息统计,进一步提升矿井辅助运输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水平。
“一路坐车去上岗,不仅能歇歇脚,还节约了时间。”坐上“平安号”掘进专列的掘进一线员工纷纷表示。
在保障物料直达掘进迎头的同时,李楼煤业在掘进质量效率提升专题会议上,专门结合掘进作业时间、出勤人数等乘车需求,优化调配车辆、增加车次。目前,他们已开通“平安号”和“幸福号”两趟掘进“专列”,满足了员工乘坐需求。
“下了‘专列’,接着坐上‘专车’,原来40多分钟的路程只需要7至8分钟就能轻松到达迎头。”掘进二区无轨胶轮车驾驶员从培宝说。
运输专业全力保障,掘进专业高效接力。该公司在距离最远的1306两顺槽掘进沿线,配备了无轨胶轮车、柴油单轨吊,实现人员、物料运送“一站直达”,将高效运输网络延伸至掘进迎头。同时,掘进一线员工自主设计制作了专用物料集装箱,可将当天所需物料一次装运到位,省去了2个小时的备料运料时间,工时效率大幅提升。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左丰岐 通讯员 刘铁桥 李斌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