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山东16市立体课堂全覆盖,真切感悟“粒粒皆辛苦”


【资料图】

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是开展粮食安全宣传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省粮食和储备系统以基地为抓手,积极传播粮食文化,大力弘扬行业优良作风,广泛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倡导引领爱粮节粮社会新风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厚植培育规范引领。省粮食和储备局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培育发展工作,制定出台《山东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组成联合评议小组,开展基地申报、考察评估、命名、运行管理等工作。目前,已培育发展国家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8家、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55家,基地覆盖全省16市,涵盖粮食储备库、生态农业、科研院校、粮农科技、食品加工企业、文化博物馆等多种类型。各基地着力完善基本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队伍,不断夯实基础保障,目前均具备管理制度、专兼职人员队伍和安全应急预案。其中,宣传教育活动场所大于1000平方米的基地44家,占80%;有经费保障的基地50家,占91%;同时开展网络宣传教育的基地17家,占31%。基地面向家庭、学生、职工等不同社会群体,发挥特色优势,开展参观学习、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合作交流、主题宣讲、研学旅游等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600余场次,覆盖12万余人。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每个基地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同的受众群体,我省各基地充分发挥特点优势,创新推动,特色发展,效果显著。如国新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借助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着眼于提升基地活力与竞争力,促进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并驾齐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作为全省唯一拥有粮食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建设了粮食文化主题公园、现代农业科技展览馆、科研示范基地等,成为不同群体学习粮食文化的大课堂;威海储备库、新星集团等基地发挥网络优势,利用企业公众号、企业自办报刊、企业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向职工和大众宣传粮食安全、爱粮节粮等内容;中裕、富世康、金胜等粮油加工企业重点打造节粮教育+粮食产业+工业旅游模式,既宣传了爱粮节粮知识,又拉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形成“体验式消费”效应,实现良性互动。

借助专题高效宣传。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宣传周是我省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时段。省局连续9年组织世界粮食日山东主会场活动,依托“齐鲁粮油”公共品牌,举办“道不尽齐鲁粮油好`粮安记者行”全国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举办“爱粮节粮 从我做起”主题短视频大赛,围绕这些活动,密集开展新闻报道,扩大社会影响。2022年,还联合省通信管理局,发送世界粮食日爱粮节粮公益短信1.09亿条。各基地紧抓重要时间节点,详细制订工作方案,精心准备宣传材料,扩大社会宣传面,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山东华夏粮仓博物馆利用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腊八节等节日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制作黏土粽子、创作五谷粮画等活动形式宣传爱粮节粮理念。

创新形式拓展空间。一方面,各基地发挥主动服务精神,广泛开展粮食安全知识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主题宣讲、合作交流等形式,为不同群体科普粮食安全相关知识。比如,五龙河农场与高密市多所学校联合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使课堂教育与校外教育相互衔接。另一方面,各基地还邀请学生、群众走进基地,参与粮食安全宣传活动。省粮油检测中心、日照市粮油检测站开展“粮食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历城区开展“国家粮库公众开放日”活动,德州市第五粮库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向中小学学生开放,组织专人负责安全和讲解,科普粮食安全储存知识。宣传形式的多样性促进了宣传效果广度和深度的提升。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 李文

关键词: